暂停 登录
澄缘似海 返回首页

尹莲见的个人空间 https://www.z888.net/?373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千里走单骑》——孤独的内心旅程

热度 1已有 555 次阅读2009-1-12 05:46 |个人分类:乐评影评|

 
                           
 
       Ⅰ.写的冲动。

       这部电影我才看了一半不到,就忍不住要写这个影评了。这是一部越看心越沉的电影。高仓健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到这个地方来的,通过他一句一句地自白,那个孤独的影子越来越浓,越来越浓。

       高仓健饰演的形象一向都是这样隐忍的。一个好的演员不是因为他的大喊大叫、他的夸张的肢体语言就能够感染到观众的。像他这样隐忍的性格、不多的语言,更多的是通过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来展示人物内心,让他慢慢的就进到你的心里去,让你随着他的脚步,跟着他的情感去体会这一个故事。

       当一个演员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就真的是可以称得上是大师了。很感谢高仓健先生在七十四岁高龄拍出的电影还能够再给我带来如此大的感动。

       这是一部无关民族大义,无关政治主题的电影。甚至和历史上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也无关联,没有壮志豪情,只有一个老人压抑着、隐忍着的情感通过高仓健刚毅的脸和不多语言,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这里的走单骑,是为爱在走单骑。

       这也是唯一一部我在看之前没先看内容简介,也没有看别人影评的电影。仅仅有了高仓健的名字,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喜欢的。如同安妮宝贝说的:因为自己会喜欢,所以有了从容的心情。所以一部2005年公演的电影我等到2009年才找来看。

       高仓健是我最喜欢的日本男演员了,从《追捕》到《车站》到《铁道员》,每一部电影都没让我失望过。而老谋子的话,无论评论家和网络上如何的毁誉参半,但他的文艺片也没让我失望过,每一部出来你都得乖乖地准备好纸巾,然后在安静中、默默地看。




       Ⅱ.内容简介。

       健一和自己的父亲高田长期关系紧张,甚至在自己病危、年迈的父亲破例来探望自己时还无法释怀,拒绝了父子沟通的最后机会。健一的妻子将一盘录像带送给公公,其中记录了健一这些年在中国拍摄傩戏的经历,希望高田能借此多了解一下儿子的生活。录像中健一和一位中国云南乡村的傩戏表演者李加民相约去丽江拍他唱的《千里走单骑》,父亲不理解儿子为何那么迷恋傩戏,几乎把它当成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可当得知儿子长期抑郁已患上绝症后,六七十岁的老人决定只身去中国寻找到那个李加民,拍下《千里走单骑》这出戏带回给儿子,因为这也是作为父亲的他唯一能猜到的儿子的未了心愿……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让高田的云南之行充满变数,历尽辛苦找到李加民所在的村子,可已人去楼空,原来李在村里有一私生子,常有人借此戏骂,李失手打伤了人家,已获罪入狱。一个外国人要想到监狱里拍摄犯人,这几乎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老人在一个只会三句半外文的旅游村土翻译的帮助下,凭着非常东方式的诚意和智慧,居然做到了。

       意外的是,当李加民得知高田父子的故事后,忽然想到了被自己抛弃的亲生儿子,一时泣不成声,戏唱不下去了……高田决定回到村里找来李加民的儿子,但一直生活在传言和歧视里的小孩子无法接受一个抛弃自己的罪犯父亲,在归途的最后一刻选择了拒绝……


  荒野上,老人和孩子都听不懂对方,可他们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让对方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老人终于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并不喜欢什么傩戏,他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只是想用陌生遮住自己的脸,好看不见那横亘于山川间的无尽的孤独。再见李加民的路上,儿媳打来电话,健一去世了,电话中儿媳说健一给高田留下了几句话,他原谅了父亲,并请求父亲也原谅自己的儿子。



       Ⅲ.孤独的灵魂。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倔强的人倔强的孤独。孤独的老人高田不想面对自己妻子死去的悲伤和自责,独自离开城市到海边隐居;老人的儿子建一不想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想与人群相处,跑到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一住就是几个月,仅仅为了看“面具戏”,因为面具象征了他自己逃避现实的意味。

       但厚重的面具下面隐藏不了高田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当得知儿子身患绝症之后,他单纯地想为儿子做点什么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他看了儿子录的录象之后,他便执拗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为他儿子实现一个他无法完成的心愿——帮他遵守那个承诺,回到中国拍摄下那段《千里走单骑》。


       而事实上他的中国之行所走的正是当年自己儿子所走的那段心路历程。在这一路中,他一点一点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了自己儿子的内心,了解他的孤单。片中他坐在椅子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们大声的讨论着,我完全成了局外人,我发现自己置身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会感到更加孤独。此时,我似乎有些明白,健一为何常来这里了……

       我想,有的人总这样子的,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孤独的内心找一个更加坚固的外壳,为此不惜远赴千里之外的异乡。因为只有异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才能够让自己感觉安全。

       孤独的人会爱上孤独,会上瘾,愈孤独愈爱孤独,最后,不能自拔。那种想把自己封闭的想法,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具有的天赋。因为孤独,所以更想孤独。不需要别人的介入,根本不想有别人介入。

       然而其实孤独的人比别人更渴望得到理解,可是因为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那么缺乏安全感,那么害怕受伤,于是带着渴望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更深的沙子里面。



       Ⅳ.朴实。

       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安排看起来似乎有的兀突:想着帮儿子拍那个录象然后就像孩子一般执拗地来到中国。但事实上这非常合理,人就是这样子,压抑了多年的情感始终找不到一个出口,到了最后就不顾一切地让自己去一件事情。其实这就是在为自己的情感找出口。

       这是老谋子拍过的最朴实的一部电影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巧合,也没有更多的曲折,就这样平实地记录下一种情感,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最感人的一种情感。都说“无巧不成书”,所以我更偏向于把这部电影当成是记录片来看,就像在看《鸟的迁徙》那样,一路上随着主人公的视觉和内心走完整部戏。

       不要老是因为民族情感而抵触日本的电影艺术。这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高仓健一个人的电影。非常非常有张力的演绎,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表情都十分到位。只有演员完全入戏的演出才能够让观众完全入戏的欣赏。

       在网上看的资料是说:《千里走单骑》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影片讲述的是1920年左右一对日本父子和一名中国姑娘的故事。片中的儿子从事戏曲研究,不幸患上绝症,父亲为了实现儿子的夙愿,特意带他到中国学戏。在中国,日本小伙同一名美丽的中国姑娘相遇……之后两人逃脱黑帮追杀终成眷属。但这个剧本整整写了两年,为了通过张艺谋、高仓健的法眼修改无数遍,最后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已经跟邹静之当初写的故事完全两样了。

       我想这就如同我们在筛选自己内心情感的过程,把那些华丽的枝枝蔓蔓一条一条地剪去,留下最朴素最真实的那一部分才是最能够打动人的东西。

       也正是如此,我每一次影评写到后面的时候往往忘了该说什么了,因为那些最感人、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最为朴素的东西,根本无法用语言去表述得更多。就像刘庸说的,去安慰一个亲人过世的朋友最好的做法不是说一大堆节哀顺变啊,振作起来啊,要好好照顾活着的人啊之类的废话,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陪他度过这段悲伤的心情。



       Ⅴ.音乐

       这电影的配乐用得很到位,前半部隐隐约约有马头琴响起,一丝一丝揪着人心,体现了一种孤独;后半部用的是萧,很荒凉的一种声音,体现主人公悲伤的心境。

       我一开始以为又是三宝的作曲,因为它让我想起《一个都不能少》中那段凄惨的唢呐。但查了资料原来不是,作曲是郭文景。



       有空去看看这部电影吧,不用看我在这里罗罗嗦嗦老半天。相信电影本身能够带给你感动的。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日月因心 2011-11-13 09:34
最近也在找电影看看。。。看来这部可以去欣赏欣赏。。。

QQ|Archiver|手机版|澄缘似海 ( 粤ICP备15047214号 )

GMT+8, 2025-5-15 22:49 , Processed in 0.1909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0 Comsenz Inc.